特瓦德爾根據(jù)口語法的理論研先了外語教學過程。他在日本英語教學研究會召開的第二屆英語教育講習會上提出了學生學習外語的五個步驟:認知、模仿、重復、變換和選擇。從教的角度來看前三個步驟屬于導入,后兩個步驟屬于練習。
1.認知:教師向?qū)W生發(fā)出語言傳號(主要是句型),同時借助實物、模型、圖片、手勢、上下文、悄景等手段說明語言信號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把接受到的語言傳號和它所表示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簡言之就是“聽音會意”。
2.模仿:當學生理解了新的語言材料之后,教師反復示范,學生跟著模仿。學生的模仿必須準確。在初學階段學生缺乏鑒別能力,教師要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這一步驟的教學程序是仿說——糾正錯誤——再仿說。
3.重復:指讓學生重視通過模仿已經(jīng)記住的話育材料。為了使學生準確地記住所學的語言材料,要讓學生不斷地重復,反復地說,直到能背誦為止。把模仿和重復結合起來,就是模仿——記憶練習。例如多項答案選擇性練習、判斷正誤的練習、背誦等等。
4.變換:作過模仿一記憶練習之后,學生已記住了所學的語言材料,但不會活用。為了培養(yǎng)學生活用的能力,要作變換句子結構的練習。屬于這方面的練習有下列三種
(1)替換:用起同等作用的詞語代替句中某—成分。
(2)轉(zhuǎn)換:改變句子的結構或功能詞。
(3)擴展:通過加修飾語擴展句子。
5.選擇:讓學生從已學過的語言材料中選擇某些詞匯、成語和句型,用來描述特定的場面、情景或某一事件。這種性質(zhì)的練習能進一歲培養(yǎng)學生把學過的語言材料運用于交際實踐的能力。屬于這方面的練習有各種形式的問答、對話、交談和敘述等。
上述五個步驟只是一種模式,不可絕對化。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語言材料的難易程度靈活運用。各個步驟在時間安排上也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不宜平均使用教學時間。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一堂講授新材料的謀,一般只能在當堂進行前三個步驟,后兩個步驟往往要放到下一堂課的復習環(huán)節(jié)中進行。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