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德國有很多人沒有姓,同名人又多,因此常在人名之后加上附加名,以示區(qū)別。此外德國人自古就愛給人起綽號。王侯、貴族的綽號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七世紀時期。帝王雖為萬人之上,同樣不能逃脫世人風趣尖刻的評說。因此當你讀到許多帶有奇特綽號的帝王姓名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究其根源,帝王的綽號和尊稱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特征
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三世(751—768年在位)是加洛林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因其身材矮小而被人稱作矮子丕平。
腓特烈一世是德意志國王(1 152—1190年在位)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1155年加冕),據(jù)說他的胡子是紅色的,因而被人稱作紅胡子。后人還曾就腓特烈一世的紅胡子后來是否變白了長期爭論不休。
因身材特征而得名的還有西法蘭克國王查理(禿頭)(843—877年在位)。
2. 個人愛好
查理帝國皇帝路易(814—840年在位)是查理大帝之子,因篤信宗教而得名虔誠者。
德意志國王亨利一世(919—936年在位)人稱捕烏者。他原為薩克森公爵,據(jù)說使者前往傳報他當選繼位者時他正在放鷹捕鳥,故名捕鳥者。
德意志薩克森公爵和巴伐利亞公爵(雄獅)亨利(1127—1195)的雅號據(jù)說也是因此而得名。
3. 征戰(zhàn)業(yè)績
查理大帝是(矮子)丕平之子,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800年在位)。在他統(tǒng)治期間,法蘭克王國擴張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799年,查理幫助羅馬教皇打敗羅馬貴族,恢復了教皇權位。800年圣誕節(jié),查理由教皇萊奧三世加冕稱帝,號為“羅馬人的皇帝”。法蘭克王國遂成為查理帝國,查理皇帝則被人譽稱為查理大帝。
腓特烈二世是普魯士國王(1740—1786年在位)。在位時曾推行所謂“開明專制”,整頓財政和司法。在軍事方面繼續(xù)窮兵黷武,多次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擴大了疆土以及普魯士在德意志境內(nèi)的影響,加強了普魯士在歐洲的地位,因而被稱為腓特烈大帝
威廉一世是普魯士國王,(1861--1888年在位)和德意志帝國皇帝(1871--1888年在位)。因1848年殘酷鎮(zhèn)壓柏林三月起義,而有“炮彈親王”之稱。
4.統(tǒng)治區(qū)域
查理帝國皇帝路易(虔誠者)死后,三個兒子于公元843年正式簽訂條約,將查理帝國一分為三。得到萊茵河以東土地的兒子路易建立了東法蘭克王國,因而人稱路易(日耳曼人)(843~876年在位)。
馬克西米連一世(巴伐利亞)(1573—1651)是巴伐利亞公爵和巴伐利亞選帝侯,為了和德意志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1486—1519年在位)相區(qū)別,因而被人稱為馬克西米連一世(巴伐利亞)。奧托一世(936—962年為國王,962—973年為皇帝)961年進軍意大利,壓服了反對教皇的羅馬貴族,幫助教皇恢復了權勢。教皇為了答謝,于962年在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為他舉行皇帝加冕典禮,奧托一世成了“羅馬人的皇帝”,德意志帝國從此改稱神圣羅馬帝國。同樣查理皇帝在800年也曾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以上就是“古代德國帝王綽號和尊稱的由來"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了解“德語學習”班課程的信息,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網(wǎng)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