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一百多年前,古羅馬人和日耳曼人就是近鄰,以萊茵河為界,菜茵以北是日耳曼人。凱撒大帝在占領了高盧(現今法國)之后,曾多次向對岸的日耳曼人進攻,但都未成功,被迫退回。公元九年,羅馬軍隊再次越過萊茵河攻打日耳曼人,其結果是羅馬三個軍團的兵力被殲滅在條頓堡森林中。這戰役從根個上改變了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力量對比。盡管日耳呈人當時還沒有像羅馬人那樣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制度,日耳曼各種族之間還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但到公元十四至十六年時,日爾曼人在歐洲已成為能與羅馬帝國相匹敵的強大力員了。
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多次征戰失利之后,為了抵御日耳曼等民族的襲擊,就在萊茵河和多淄河之間修建了“長城”。拉丁語稱Limes, 德語是Befesitigter Wall。在公元二世紀和三世紀不斷擴建加長。它西到萊茵河岸的波恩附近,東到多瑙河岸的雷根斯堡附近、全長584公里。公元二八三年被日耳曼的一種族阿勒曼人所破壞。從此羅馬帝國開始走向崩潰,日耳曼人倔起,仿效羅馬人建立帝國基業。
對這一“長城”的歷史作用,法國歷文學家高梯爾曾作過這樣的評價:“就是今天,這段‘長城’還把德國分割成為無法統—起來的南德和北德兩個部分。自古以來,因為它或由于它的存在,德國始終保持著兩個被分割的,在精神上難以相互妥協的對立部分,因而這兩部分也就缺少了聯系和平衡的力量。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達段‘長城,是德國歷史上的大悲劇。"
以上就是“有關德國長城的知識"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了解“德語學習”班課程的信息,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