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表現一個城市豐富多彩表情的是早晨,而能夠代表一個城市蓬勃向上生機的也是早晨。 坐落在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歷史較為悠久的城市之一。同世界上很多古老的城市一樣,它早的歷史也是起源于一個經久不衰的傳說。據說,公元前后的萊茵河和多瑙河是羅馬帝國的北方邊界。兩河之間相隔遙遠。為了防守需要,羅馬人在兩河之間修筑了連綿數百里的城墻,并在法蘭克福附近設置了軍營。到了8世紀時的一天拂曉,打了敗仗的查理大帝率領殘部逃到美茵河邊,因不知河水深淺,一時又找不到當地向導,正在為無法渡河困惑之時,突然看見不遠處一只母鹿帶著一群小鹿從容不迫地涉水過河。查理大帝喜出望外,當即指揮殘部隨著那頭母鹿過了河。轉危為安后的查理大帝下令在當地建筑一座城市,取名法蘭克福,意思是法蘭克人(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的渡口。
公元794年,法蘭克福作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載入史冊。此后多年中,法蘭克福一直作為德國重要的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政治劇。1152年,選帝侯們首次在法蘭克福聚會,選聘書巴巴羅薩即紅胡子一世為帝。1356年卡爾四世頒布金牛詔書,欽定選皇帝在法蘭克福舉行。從1562年起,法蘭克福又取代亞琛,成為皇帝加冕大典舉行地,先后有10位皇帝在這里加冕,登上寶座,就連陪同我們的翻譯說到這里時,自豪之情也溢于言表。從18多年到1866年,法蘭克福又成為德意志邦聯議會所在地。1 848年在席卷歐洲大陸的革命風暴中,德意志各邦組成德意志國民議會,在法蘭克福舉行會議討論德意志的統(tǒng)一問題。1866年法蘭克福并入普魯士,結束了從1372年以來的帝國自由市的自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法蘭克福同德國許多城市一樣,遭到了盟國軍隊致命的大轟炸,80%的古老建筑化為灰燼,幾乎變成一片廢墟,僅清理的垃圾就達1700萬噸。戰(zhàn)后,法蘭克福得以新生。
德國統(tǒng)一后,它又以其地理、交通、歷史等多種因素,成為德國和歐洲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名列德國城市前三位的國際大都市。
法蘭克福的環(huán)境保護得非常好,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綠油油的草地。在我們下榻的賓館不遠處,就是一片城中園林。在早晨明媚的陽光下,法蘭克福的人們開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大街上,一輛輛小車在流動,一個個行人在趕路,學生們也騎著自行車向學校奔去。臨街的一些商鋪打開了門窗,城市電車忙碌地駛過。一天伊始的法蘭克福充滿勃勃的生機。
法蘭克福的早晨可以說是絢麗多姿的:從湖邊悠閑散步的人們,到銀行區(qū)西裝革履來去匆匆的人們;從晨光下帶著露珠的嫩綠草坪,到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從花木環(huán)抱的普通民居,到映射著天上白云的摩天大樓;從神圣羅馬皇帝的畫像,到立意夸張的巨幅廣告……每一個角落都折射著法蘭克福迷人的魅力。帶著古老與現代,帶著寧靜與活力,法蘭克福正以其獨有的人文環(huán)境,延續(xù)著往昔的輝煌也創(chuàng)造著未來的希望。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