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學習德語,德國的教師是不教德語音標的。他們一開始就教學生說句子。這種教學語言的方法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就是這樣的教學法,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很快,聽與說的能力比較強;而弊端則是對沒有一點德語基礎的外國留學生來說,由于沒有掌握好德語發音的要領,或者一開始發音的部位不對,導致以后很多學生的語音、語調不準確,而且基礎的語法知識也不扎實。 在德國大學讀書,除了個別用英語授課的碩士課程和博士課程外,絕大多數專業課,教師都是用德語授課的。即使你通過了DSH考試,也并不表明你在聽專業課時不會遇到語言方面的障礙。尤其是頭一學期,因為缺乏與專業相關的詞匯量,聽那些專業性很強的課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對于已經成為德國大學正式學生的中國人來說,在一段時間里,幾乎每個人都還會繼續面臨克服語言障礙、盡快過好語言關這樣一個現實。
大多數通過了語言考試的中國留學生,雖然對于應付日常生活所碰到的問題,以及跟德國人相互間交流沒有語言障礙,但是真正坐到德國大學的課堂上來,與那些從小就生活在德國的大學生們一起,聽德國教師用德語上的大學專業課程,差距還是太大了。
細想一下也確實如此。這就好比一個外國人在國外學了一段時間漢語以后,來到中國大學的課堂上,跟我們中國的大學生一起聽中國教師用漢語講大學的專業課程一樣,其差距可想而知。
所以,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里,每當上專業課程時,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吃力。因為這類專業課程涉及的內容專業性都很強,德國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滿口都是一些在語言班學德語時從未聽到過的專業詞匯。德國教師不會因為教室里坐了幾個外國留學生而放慢他(她)的教學進度。
要克服這一切還需自己努力。上課時,盡量多地把不懂的詞匯記錄下來,這些記錄下來的東西,自己在課后到學校的圖書館去找專業詞典或看專業書,直到全部弄懂為止。
初的一段時間里,真的會感覺非常累。可是當你經過刻苦努力,聽課時語言方面的障礙慢慢消除,上課的時候神經不再繃得那么緊,大腦開始恢復正常狀態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當初的這些努力與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所以說盡快克服語言障礙、過好語言關是中國留學生的頭等大事。一旦你真正克服了語言上的障礙,按我們中國人的讀書能力,在德國一定可以取得比德國學生更為優異的成績。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