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德語翻譯總會碰到疑難,總會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并不完全是因為譯者德漢語言水平較低、掌握翻譯技巧不夠等造成的。不會使用工具書,也可能是其中 一個重要原因;蛟S有人會說,工具書誰不會用,碰到生詞或吃不準的詞、搭配,翻開詞典找一找需要的或合適的釋義就行。翻譯實踐的經驗和體會告訴我們,事情并不那么簡單。試問:要是查的詞有幾個釋義,有的意思甚至差異較大,究竟采用哪一個?要是找不到需要的釋義(即詞典上的釋義配不上譯文上下文),那該怎么辦?要是查到的釋義意思不清楚。又該怎么辦?要是翻開詞典,沒有這個詞(主要是復合詞時),就不查了嗎?要回答好這一系列問題,并非易事。
我們覺得,要用好工具書,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自己需要哪些工具書
我們說的德語翻譯工具書,大致包括:德語百科全書、德語語言詞典、德語語法詞典、德語常用搭配詞典、德漢詞典、漢語詞典、英漢詞典等等。要成為稱職的、成功的譯者,必須善于使用工具書,不能只盯著德漢詞典,還要學會使用德語詞典和各種專業詞典。
(2)選擇好常用工具書
從理論上說,工具書對譯者當然是多多益善。但在實踐中.“多”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多”必“雜”,“雜”易“亂”,不一定能解決好問題,有時可能像大海撈針,浪費時間、精力,或是“殺雞用了牛刀”。因此,我們要在眾多的工具書中選擇幾本(多三四本)適合自己工作需要的、用起來得心應手的、可以較快較好較省地解決一般疑難的常用工具書。這是用好工具書的一個重要前提。選擇工具書的原則是“少而精”。具體地說,就是:①視需要(譯者本人翻譯工作的需要);②看不足(彌補譯者翻譯基本功的不足);③有“針對性”(要根據詞典本身的特點,譯者要選擇對解決難題具有“針對性”的工具書)。
(3)分析、研究工具書:要選擇“少而精”的工具書,首先必須分析、研究工具書。步:“粗析”。通過“粗析”,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工具書的大致特點及不足。在此基礎上再決定選擇自己常用哪幾本工具書。第二步:“精析”。就是仔細分析、研究自己選出的工具書。“精析”的具體做法如下:
①熟悉體例——體例是詞典的結構原則,熟悉了體例,就能查得快、準.做到事半功倍。甚至,有的詞典的特色就反映在體例之中。
②明確主攻方向——每本工具書總有一個主攻方向,即針對性。比如:Wahrig編的《德語詞典》就比較適于教學,因為它注重搭配和特殊用法;Mackensen編的《德語詞典》就比較宜用于翻譯參考,因為它釋義簡明、詞多;《Duden大詞典>)(六卷本)就比較適用于語言研究,因為它詞多、例句多,釋義較全;而Klappenbach編的《德語詞典》,特別適用于了解、研究詞源等,但例句較深,詞不如((Duden大詞典》多。
、壅莆諆炄秉c——任何工具書總有長處和短處。像《簡明德漢詞典》,釋義新是其所長,但詞太少,釋義不全,例句、搭配太少;《德華標準大詞典》,釋義陳舊,詞匯也有不少是過時了的,這既是缺點,又是優點;《新德漢詞典》,當然,詞多,釋義新,但社科方面的詞匯少,對譯者的幫助很有局限性。譯者掌握了工具書的優缺點,就能在使用時揚“長”避“短”,既能解決問題,又可節省時間。
(4)不要忽視單語工具書
從事德漢翻譯或漢德翻譯.當然主要是要使用德漢或漢德雙語詞典。但是,翻譯實踐告訴我們,千萬不能忽視了單語工具書的作用。所謂單語工具書,是指全部用德語或漢語進行解釋或舉例的詞典。
【小結】很清楚,用好德語單語工具書,有助于我們“全”、“細”、“深”、“活的”地用好德漢雙語工具書,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詞義和措辭組句。
以上就是“初學德語翻譯怎樣使用工具書?”需要注意事項”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德語培訓班”的計劃,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預約免費試聽,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閱讀本文的人還看了:了解德語“翻譯界限”有何意義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