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發音的結構和發音習慣和漢語有著怎樣的區別呢,小編在此為大家整理出以下幾點: 1.中文里沒有德語輔音連讀的情況,例如selbst, höchst, sechs,初學德語的人在讀這些音時拖泥帶水,收尾不利落。 2.容易和中文混淆的音素,例如[j]在中文里是構成“機”的聲母,它在德語里發音完全不同:jede,jetzt,jucken, Jude。中文的“是”和德語的“sch”發音部位相近,但是用力強度和口型的狀態很不同,語音效果也不同。 3.德語有許多詞以輔音結尾,而中文沒有這樣的詞初學德語的人發音時,不由自主地會在以輔音結尾的詞后面加一個[ә]音。 4.德語有中文沒有的輔音,例如:舌邊音[l]、舌面音[c]、軟腭音[x],特別是小舌音[r]是中文、英語里沒有的。 5.德語有大量含有雙元音的詞,如:heilig,heute,auch,這是中國學生所不習慣的。它不同于中文的多元音韻母(例如:uai是一個音),德語雙元音要從一個元音滑向另一個元音。 6.德語以重音位、時位(長短音)來辨義,中文以調位(四聲)來辨義。 除此而外,每種語言的發音要求有相應發音部位(唇、齒、舌、上下腮)的搭配組合,它們的搭配方法、用力大小、組合時間共同組成區別于另一門語言的語音特征。盡管不同語言擁有類似的音素,但是不同的發音方法產生的是不同的語音效果。德語的發音口型比中文動作大、用力,發音部位肌肉的緊張度高,雖然中文的“副”為齒唇音,但是沒有德語[f]的發音用力,中文的“衣”和德語的[i]貌似相同,但是發[i]時,嘴必須盡量往兩邊咧,口型不到位,發音就不清楚。有的人學習數字“zwei”時,試圖用戶文的“此外”來代替,這種“聰明”的注音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中文沒有一個語音和德語語音完全一樣。盡管有的音素相同,但是它們的發音部位和方法都有細微的差別。學習德語語音時必須老老實實地去體會這種語言的發音特點,去模仿它,否則發音總是不地道。就這一點而言,用中文注釋德話發音的辦法不值得提倡。 總之,在學習一門外語時,要改變我們從小養成的母語發音習慣是個長期的過程,當我們經過反復訓練后,張口就能發出德國人能夠聽得懂的德語語音時,德語發音就算基本過關了.但是要過濾掉“洋腔”,講出和本土人—樣的德語則是語音的高境界。 以上就是“德語發音與漢語的區別”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德語培訓班”的計劃,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預約免費試聽,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