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是幾乎每個國家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很多親們打算學習法語去進入法國的企業,或者是去法國留學,那么日后肯定多多少少也會遇到經濟危機,這篇文章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說一說法國政府怎樣面對經濟危機。 法國的經濟危機曠日持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經濟政策的失誤。在危機期間,為了擺脫危機,政府加強了對經濟活動管理。然而法國政府拿不出一以貫之的經濟政策,固守“保持法郎穩定”和“維持預算平衡”兩個陳舊的觀念,只治標不治本,所以在30年代前半期遭到了接二連三的失敗,造成內閣極其不穩定。
1931—1936年換了13屆政府和7個財政部長,都沒找到合適的出路。法國政府在30年代前半期的經濟政策,主要集中在消滅財政赤字、恢復國內市場的平衡、減少外貿赤字等方面。這些政策的集大成者是賴伐爾的通貨緊縮政策。經過幾年預算平衡后,法國從1931年起又重新出現財政赤字。這次財政赤字和次大戰后的赤字不同的是,那時的赤字是由于支出增加(比如重建的需要)的緣故,而這次赤字的出現是收入減少。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在經濟蕭條時期消除財政赤字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無益的。在危機時期只有增加公共開支才有利于拉動需求,啟動市場。但法國的領導人受到輿論的巨大壓力,維持預算平衡的學說仍占統治地位。1934年的財政部長日耳曼一馬丁就曾宣稱:“尋求預算平衡是支配本國財政政策的基本思想。”然而政府恢復預算平衡在增加收入無望的情況下,主要就是壓縮公共開支。
關于“法國政府怎樣面對經濟危機”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法語培訓機構”的計劃,趕緊聯系我們吧,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喲。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