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德語是世界上各語種中詞匯量豐富的語言之一。《現代德語詞典》收入8.5萬個詞目。《杜登德語大詞典》(六卷本)收入16萬個詞目。詞目并不等于單詞,因為在詞目下可容納若干個單詞,所以有人估計德語詞匯量為30—50萬個,同時指出這還不能完全包括眾多的專業術語詞匯。
專業術語詞匯本身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據說僅電工專業詞匯就有6萬個,醫學25萬個,而有機化學竟超過350萬個,全部專業術語詞匯可能達到500萬到1000萬個。
專業術語詞匯在該專業領域內有特定的詞義。但是不難發現其中有不少術語詞匯是由日用詞匯移用來的,在日常生活里十分常用,詞義本是“節目”、“計劃”、“綱領”等,在這里卻特指:‘(計算機)程序”。die Arbeit是生活里更常用的詞。據考究,它來源于古代日耳曼語,原本有“辛苦,麻煩,勞累”等含義,在馬丁·路德時期,它意思為:工作,忙碌,任職等、表示人類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從19世紀起,隨著現代科學的進展,它被移用到不同的專業里,F在,它既是物理學的,也是政治經濟學的術語單詞。在前一種情況里,當說到一個力(或多個力的合力)作用于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移動了一定的距離,就用到“die Arbeit(功)”’這個詞。
常常發生一個日常單詞被移用到多個領域的現象。讓我們先以die Masse為例。該詞的原義是“一個不定的(大)量”,如:“Auf dem Platz way eine Masse Menschen zusammengekommen(廣場上集合了一大群人)”。用到歷史學和社會科學里,它是“勞動人民的一個很大的部分”,即“(人民)群眾”。在法學里,它是“債務人的剩余財產”。在物理學里,它表示“量”,如:“Kraft=Masse×Beschleunigung(力=量×加速度)”。此外,還可以用到生物學等學科中。
再看das Klima一詞,它的原義是“氣候”或“天氣”。當代語言學家魏格爾在談到它的移用情況時,說有些人現在甚至更多地關注它作為術語單詞的作用。
日常詞匯可以移用為專業術語詞匯,反之亦然。當代語言學家巴西爾布斯基在專門為中國德語學習者和研究者撰寫的一篇論文里對此有過深入的討論。他指出,日用語言由于從技術方面移用了許多詞匯而不斷豐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明顯。
大量語言材料表明,日常詞匯和專業術語詞匯的相互移用,是19世紀中后期以來德語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這當中還包括人們喜歡以某些科技的名字(通常是姓氏)來指稱他們的成果或相關事物。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